印尼的地理位置、氣候特性,使其容易受天然災害影響。近 20年的歷史災害統計顯示,洪水災害 160 件與地震災害 64 件為最。

印尼位於太平洋板塊、歐亞板塊、印度-澳洲板塊的交界帶,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,而具有眾多火山(全國至少有 150 座活火山)且地震發生頻繁。根據 EM-DAT 2000 年至 2020 年的災情資料統計,印尼的天然災害事件共有 307 件,主要的類型有:洪水災害 160 件(52.1%)、地震64 件(20.8%)、崩塌 48 件(15.6%)及少數的火山活動(圖 3)。災害事件的影響人口數,以地震及洪水災害最為嚴重。這一段期間災害造成的死亡人數,最嚴重的是地震,高達 18 萬人。

 

 

同時,由於印尼首都雅加達市的現況過於壅擠,基礎建設未落實,造成嚴重的交通問題,超抽地下水的情況亦造成嚴重的地層下陷,每年可達 15-20 公分,完全難以支撐三千多萬人的大都會常態運作。在2018年,印尼萬隆理工學院(ITB)曾發表研究調查,近 10年來北雅加達的地層已經下陷了 2.5公尺,此速度已經是全球各地沿海城市地層下陷速度的兩倍多。然而,並不是只有北雅加達有地層下陷的問題,在西雅加達平均每年下陷 15公分、東部每年下陷 10公分、中部是 2公分,南部則是 1公分。整體來看,現在整個雅加達約有 40%的區域位於海平面底下。再者,根據模型推估,約95%的北部沿海土地在2050年時將被海水淹沒。面對全球暖化,各國沿岸港口城市都會面臨海平面上升之後可能會帶來的影響。

 

因此,在 2019 年,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威宣布遷都計劃,將在 2021 年啟動工程,期望 2024 年開始遷都,需時約 10 年,而遷都計畫預計需要 466 兆印尼盾(折台幣約 1 兆元)。新首都將會在東加里曼丹省(Kalimantan)的北佩納揚巴塞爾縣(North Penajam Paser)和庫塔卡塔內加拉縣(Kutai Kartanegara)附近,為一具備天然海灣地形的區域(Balikpapan Bay)。

綜上所述,印尼確實需要鄰近國家提供協助其國土的規劃和開發工作。然而,為了配合國土開發的需求,針對國土的測繪和資源調查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得進行中。